gaoshengkeji@163.com
當下什么最火?毫無疑問那就是智能硬件,而在智能硬件中智能鎖可謂是當“紅明星”。為什么智能鎖行業這么火,首先中國智能鎖滲透率低(5%左右),未來有足夠大的市場想象空間;其次作為智能家居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度被認為是智能家居的入口;此外,在各大智能硬件中,除了智能電視、智能手機之外,智能鎖已經率先落地,成為公寓市場、高端住宅區的標配。
因此,智能鎖已成為家電、安防、互聯網、電信等各行業巨頭布局智能家居的敲門磚,這也是當下為何參與到智能鎖領域的企業越來越多的重要原因。而各大巨頭的加入,傳統機械鎖企業的轉型,專業智能鎖企業的發力,以及新進者的不斷涌入,智能鎖行業陷入了群雄混戰的漩渦。
據相關數據顯示,截止目前全國共有近2000家智能鎖企業,3500多個品牌。中國的市場雖然很大,但是不一定能容得下如此多的企業分庭抗禮,就像80年代初的韓國智能鎖行業一樣,行業發展初期的有近百個品牌廝殺,經過洗牌之后銳減到如今的七八個品牌。
其實,中國智能鎖行業就像當年的空調行業一樣,勢必會經過一輪洗牌之后步入理性發展。中國空調行業經過價格戰的洗禮和市場的洗牌之后,目前比較活躍的空調品牌已從高峰時期的400個銳減到不足50個。格力、美的、海爾、三菱重工、海信、奧克斯、大金、格蘭仕等行業頭部企業的市場份額占到了90%以上,剩下的二三線品牌及小品牌的占有率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
每一個行業從無序競爭到市場成熟的理性發展都是一個必然的過程,智能鎖行業也不會例外。智能鎖行業目前看起表面上風光無限,但實際上卻存在很多問題。
首先,由于智能鎖行業仍處于發展初期,市場教育的成本太高,導致終端用戶對智能鎖的接受度仍未達企業的預期。雖然目前有幾個行業大品牌每年投入幾千萬,甚至過億元用于市場推廣和用戶教育,市場依舊不溫不火,但這種市場教育一旦完成,這幾個大品牌就極有可能成為智能鎖的代名詞。而對于那些資金實力較弱的企業,顯然很難走到市場一線,讓更多的用戶所認知,這是目前很多小企業所面臨的一大困難,未來這些小品牌或將面臨著被市場淘汰的境遇;
其次,用戶對智能鎖的認知度很高,但接受度卻很低。90%的消費者均聽說過,或是見過智能鎖,但很多消費者仍舊不敢使用智能鎖,原因是多方面:一個是因為智能鎖是一個耐用品,很難像手機那樣的快消品引起用戶的注意;另一方面是因為受各種負面消息的影響巨大,擔心智能鎖的安全性不如機械鎖;第三個方面,對于用戶來說,智能鎖是非剛需用品,可有可無。
雖然接受度雖然未達到預期,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智能家居概念的火熱,未來的智能鎖市場仍會保持高速增長。這也是許多企業所看到的趨勢,也是它們積極進軍智能鎖的主要原因。
大家都想在行業還未成熟,而又非常巨大的市場中分得一杯羹,所以看到別人進來了,自己也匆匆忙忙地進來,深怕“晚起的鳥兒沒蟲吃”,但在2000個企業、3500多個品牌中,真正具有研發和生產能力的企業可謂是鳳毛麟角,不會超過20%。
沒有研發實力的企業,除了拿著皮尺到各大展會上粘貼、復制之外,已沒有其他優勢可言,所以自己做出的產品,一沒有形成自己的品牌識別度,二沒有核心優勢,所以同質化將成為行業最大的發展桎梏;沒有生產能力的企業,大的跨界品牌可以尋找行業的優秀ODM或是OEM廠家合作,質量基本上沒有什么問題,但小企業只能選擇低端的代工企業,品質很難得到保證。
最要命的是,中國智能鎖行業已開始進入人人都可以組裝的時代。就像當年的山寨手機一樣,由聯發科提供方案,再去采購手機屏、手機殼等配件,最后經過簡單的組裝就變成一個手機。如今很多小智能鎖廠走的就是這樣的路線,面板、電路版、鎖體等等所有的零配件都是外邊采購,最后經過簡單的組裝變成一把智能鎖。
其實,組裝一把智能鎖并沒有什么錯,錯在采購原材料及零配件的時候,沒有嚴格的質量標準,大多小企業均以成本最低為標準,而且很多小企業沒有自己檢測實驗室,或者未經過第三方認證就投入市場,品質很難得到保證,它們除了價格比別人更便宜之外,已沒有其他優勢。
空調行業在最激烈的競爭時期,大多廠家的產品價格已被拉到1000元左右,而經過一輪洗牌之后,剩下的企業趨于理性,已從價格戰轉到了產品戰和品牌戰。如今市場上主流空調品牌價格均在2000上下;當年的山寨手機也一樣,在同質化非常嚴重的情況下,大家除了打價格戰基本上已經很難找到別的賣點,所以兩三百的手機比比皆是,但如今哪些小作坊式的手機廠基本已不復存在,當年的中華酷聯,也只剩下中興和華為仍在市場上活躍;
而如今進入智能手機時代之后,手機市場已被華為、VIVO、OPPO、小米、蘋果等品牌分割。從價格上來看,五六百的智能手機雖然便宜,但已不是主流,華為、VIVO、OPPO的手機基本上很難找到低于千元的手機,手機品牌也不如山寨手機時代那么多。這說明中國人的消費概念已發生改變,對于他們來說外觀、品質、功能和體驗已被放在了第一位,價格已不再是決定性因素。
因此,智能鎖也將會重蹈手機和空調行業覆轍,將由價格戰走向理性的產品戰和品牌戰,以低價為競爭優勢的企業或將逐漸被市場邊緣化,甚至逐漸被淘汰。所以智能鎖經過洗牌之后也將會呈現出像現在的手機行業一樣的格局,只有這三類企業可以活下來:
一是像蘋果、華為、OPPO、小米等這樣的企業,有強大的研發實力和品牌影響力,即便沒有自己的生產線,但可以調動全球最優秀的供應鏈和代工企業;二是像富士康、比亞迪這樣有強大的生產力,只為別人代工的企業;三、既有品牌,也有自己強大生產能力的企業。
智能鎖行業什么時候開始洗牌?其實智能鎖行業一直都在默默洗牌,很多小品牌、小企業的倒下只是未引起我們的主要而已。面對行業洗牌,你做好準備了嗎?你的目標是做智能鎖行業的蘋果,還是智能鎖行業的華為,亦或者是智能鎖行業的富士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