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oshengkeji@163.com
2020年6月4日,時隔近兩年后,浙江省臺州市三門縣實驗小學“毒跑道”事件有了最新進展。公益訴訟人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與三個被告(三門中誠建設有限公司、浙江省家具與五金研究所、三門縣實驗小學)達成調節協議:
三門中誠建設有限公司、三門縣實驗小學同意對在校學生在此次塑膠跑道事件中所發生的健康體檢及確因塑膠跑道引起的就醫費用予以支付、報銷;
三門中誠建設有限公司積極支持校園塑膠跑道(操場)問題研討、檢測、宣傳及生態文明建設等活動,在本協議生效后3日內,向興安盟生態文明研究院(隨機抽取的公益性組織)贊助資金10萬元,作為上述活動的經費。
不過,這份看似和諧的調解協議并沒有讓學生家長滿意,多數家長對協議中的部分內容不認可。
今天,上游新聞的一篇文章《三門“毒跑道”近兩年后:多名學生需長期吃藥,期間涉事建設公司再中標學校項目》,揭開了三門“毒跑道”背后的套路。那么,家長的爆料和記者的調查到底發現了什么驚天秘密?小編梳理要點如下:
多位家長表示,天氣轉熱時,跑道殘留的毒物揮發,孩子們還是會出現發燒、流鼻血、鼻黏膜呼吸道刺激、咽喉腫痛、尿失禁等癥狀。至今仍有多名學生血小板過低,需要吃藥維持。
根據此前報道,在2019年4月至6月期間,也就是跑道鏟除后的半年來,先后有多名學生出現了發燒、流鼻血、尿失禁、血常規異常、咽喉和鼻粘膜發炎潰爛等癥狀。最嚴重時一個班級中16名學生集體出現發燒的癥狀。此后,經多家醫院檢測,學生們之所以出現以上癥狀,仍與此前跑道存在有害物質有關。
拆除跑道的時候,有家長代表全程在現場。學校僅拆除了塑膠部分,仍有大量殘渣留存在沙土中,而受污染的土壤并未被清理,而是在上面覆蓋了一層水泥。在對廢棄塑膠的處理中,也只是將拆除的塑膠在廢棄物處理廠進行粉碎填埋,換了地方污染環境而已。
據三門縣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公告顯示,三門縣實驗小學運動場地改造工程于2018年7月13日開標,中標單位為三門中誠建設有限公司,項目負責人鐘鳴勝,工期為30日,中標價格77.73萬元。該企業中標后,將項目轉包給寧波億卡地坪工程有限公司施工,且在近期開庭的公益訴訟案件中,三門中誠建設有限公司提交了轉包的相關書面證據。
在三門縣6家具有體育場地施工資質的企業之間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塑膠操場招標由6家企業輪流中標,無論哪家企業中標,都需要支付給其它陪標企業部分費用。但在施工過程中,中標企業只負責沙石鋪設等基礎部分,塑膠鋪設均交由當地一名林姓老板操作,而該老板使用的塑膠大部分來自三門縣一吳姓人員經營的黑作坊。
出事后,吳姓人員便關了門,目前不知去向。林姓老板所經營的兩家體育器材、體育科技公司均處于吊銷、未注銷狀態。
符合國標的塑膠價格在每噸1.1萬元左右,若以平方數計費,每平方米價格在280元上下。但據三門縣政府部門人員透露,三門縣實驗小學塑膠材料的實際成本僅為3000元至3500元每噸,但報價卻是按照符合國標的價格標準申報的。也就是說,毒跑道塑膠原料的實際造價,僅為報價的四分之一左右。
就在三門縣實驗小學“毒跑道”事件被曝光后,2019年1月29日,三門中誠建設有限公司再次中標學校改造項目。該項目為臺州經濟開發區文淵小學建設項目,主要包括田徑場、排球場、籃球場等項目,工程造價約1313萬元。
對于其中轉包及存在使用不合格塑膠的情況,中國綠發會委托訴訟代理人、副秘書長魏天亮表示,因其不屬于公益訴訟的范圍,所以并未過多關注。
在三門毒跑道案的和解協議被公開后,多數家長并不認可,并對學生后續治療如何保證、未明確隱患是否消除、以及法庭在詢問三門中誠建設有限公司繼三門縣實驗小學后是否中標其它學校項目時,三門中誠建設有限公司違反司法程序,對臺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及訴訟方中國綠發會隱瞞了曾中標文淵小學塑膠場地中標情況,之后支付10萬就能結束訴訟等提出質疑。
對此,該案代理律師表示,當事人以達成和解協議為由申請撤訴的,不予準許。因公益訴訟僅針對公共利益提出訴訟,一般很少涉及個人利益,家長們可以通過私益訴訟來維護自身權益。
來源:上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