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oshengkeji@163.com
本指導原則旨在指導注冊申請人對一次性使用微創筋膜閉合器注冊申報資料的準備及撰寫,同時也為技術審評部門提供參考。
本指導原則是對一次性使用微創筋膜閉合器的一般要求,申請人應依據產品的具體特性確定其中內容是否適用。若不適用,需具體闡述理由及相應的科學依據,并依據產品的具體特性對注冊申報資料的內容進行充實和細化。
本指導原則是供注冊申請人和技術審評人員使用的指導性文件,但不包括審評審批所涉及的行政事項,亦不作為法規強制執行,應在遵循相關法規的前提下使用本指導原則。如果有能夠滿足相關法規要求的其他方法,也可以采用,但是需要提供詳細的研究資料和驗證資料。
本指導原則是在現行法規和標準體系以及當前認知水平下制定,隨著法規和標準的不斷完善,以及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相關內容也將適時進行調整。
一、適用范圍
本指導原則適用于按第二類醫療器械管理,與腹腔鏡配套使用,供腹腔手術切口閉合的一次性使用微創筋膜閉合器。分類編碼:02-15。
二、注冊審查要點
(一)監管信息
1.申請表
1.1產品名稱要求
產品的命名應采用《醫療器械分類目錄》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上的通用名稱。產品特性、使用特點、性能和預期用途相似或相近的,建議采用相同的通用名稱,如一次性使用微創筋膜閉合器、一次性使用微創筋膜縫合器等。
1.2產品的結構及組成
一次性使用微創筋膜閉合器(以下簡稱“筋膜閉合器”)產品通常包括閉合固件(翼式或盾式)和縫線穿引裝置(穿引針或抓取器)兩部分。閉合固件主要由器身、傳動器、近端翼組成。縫線穿引裝置主要由頭部、桿部和手柄組成,穿引針一般為實心不銹鋼針,頭部有線槽,抓取器通過手柄操作傳遞、控制頭部工作,頭部為鉗喙。產品經滅菌,一次性使用。
2.產品列表
以表格形式列出擬申報產品的型號、規格、結構及組成、附件,以及每個型號規格的標識(如型號或部件的編號,器械唯一標識等)和描述說明(如尺寸、材質等)。
3.注冊單元劃分的原則和實例
筋膜閉合器的注冊單元以技術原理、結構組成、性能指標和適用范圍為劃分依據。注冊申請人應根據上述原則,按照產品自身特點劃分注冊單元。如,閉合固件不同(翼式、盾式),產品應劃分為不同的注冊單元。
(二)綜述資料
1.產品技術原理
筋膜閉合器(翼式結構):閉合固件通過微創口進入腹腔內,張開近端翼后形成支撐;由縫線穿引裝置,將縫合線通過閉合固件上的導引孔經出線口由腔外帶入腔內,縫合線兩端線頭分別夾持于近端翼兩側的夾持塊上,收攏近端翼抽出閉合固件,將縫合線頭端帶出腔外,線頭打結后即可實現縫合。
筋膜閉合器(盾式結構):將縫合線預先纏繞于閉合固件的近端翼(閉合固件為非張開狀態),通過微創口進入腹腔內,張開近端翼后形成支撐;縫線穿引裝置通過閉合固件上的導引孔由腔外進入腔內,將縫合線從近端翼上夾取帶出腔外,收攏閉合固件,線頭打結后即可實現縫合。
2.型號規格
對于存在多種型號規格的產品,應當明確各型號規格的區別。
產品常見結構示意圖如下:
圖1 閉合固件(翼式)
圖2 縫線穿引裝置(穿引針)
圖3 閉合固件(盾式)
圖4 縫線穿引裝置(抓取器)
(注:示意圖僅說明筋膜閉合器的結構,并非為指導原則規定的唯一型式。)
3.包裝說明
說明所有產品組成的包裝信息。對于無菌醫療器械,應當說明其無菌屏障系統的信息。說明如何確保最終使用者可清晰地辨識包裝的完整性。
4.研發歷程
闡述申請注冊產品的研發背景和目的。如有參考的同類產品或前代產品,應當提供同類產品或前代產品(如有)的信息,并說明選擇其作為研發參考的原因。
5.產品的適用范圍
用于在腹腔鏡手術中收攏組織、經皮縫合、以便閉合手術切口。
6.預期使用環境
預期在醫療機構使用。
7.禁忌證
應當明確說明該產品不適用的情況,如非腹腔鏡手術。
8.不良事件情況
應識別與產品使用相關的不良事件。
(三)非臨床資料
1.產品風險管理資料
根據YY/T 0316《醫療器械 風險管理對醫療器械的應用》附錄E表E.2初始事件和環境示例,對筋膜閉合器已知或可預見的風險進行判定,產品在進行風險分析時至少應包括以下的主要危害(見表1),注冊申請人還應根據自身產品特點確定其他危害。針對產品的各項風險,注冊申請人應采取應對措施,確保風險降到可接受的程度。
表1 產品的主要風險
風險類別 | 具體示例 |
設計不當風險 | 機械系統設計不當,閉合固件或縫線穿引裝置各部分連接強度不足,使用過程中出現斷裂、支撐性不足等情況; 機械系統設計不當,閉合固件或縫線穿引裝置靈活性不足,產品卡澀無法滿足使用要求; 穿引裝置頭部設計不當,造成頭部斷裂、刺穿力不足等情況; 夾持塊掉屑或脫落; 標識不完全,指引性不足造成產品臨床使用不當或損壞。 |
生物相容性風險 | 選用不適當的材料; 滅菌未確認或未按已確認的參數滅菌; 包裝不符合要求或老化; 未能按運輸儲存要求對產品進行防護,造成產品破損,污染產品; 超過有效期使用; 產品零件生銹; 未按要求對生產環境進行控制; 零部件未按要求清洗; 清洗用水不符合要求。 |
制造過程風險 | 零部件要求不明確,采購不當; 零部件加工精度不當,裝配調整不當; 加工助劑使用不當; 不合格品未被識別; 包裝不當; 滅菌有效性未被充分確認/驗證。 |
運輸和貯藏風險 | 防護不當,造成包裝破損、產品污染; 防護不當,造成縫線穿引裝置頭部受損; 貯存環境不當。 |
處置和廢棄風險 | 未提供信息或提供信息不充分; 未按規定要求處置。 |
使用風險 | 未明示應由經培訓的專業人員使用; 包裝標記不當,可能產生重復使用的危害,引起交叉感染; 不完整的使用說明書,造成操作錯誤; 性能特征不恰當的描述,造成錯誤使用; 不適當的預期使用規范,造成錯誤使用; 操作說明書的遺失,造成錯誤使用; 使用者未按規范程序使用; 使用過程中打結不牢。 |
其他風險 | 同縫合線配合使用時,縫合線損傷、斷裂或無法被順利夾持。 |
2.產品技術要求
應根據產品的技術特征和臨床使用情況來確定產品安全有效、質量可控的性能指標與檢驗方法。對宣稱的產品的所有技術參數和功能,應在產品技術要求中予以規定。性能指標應不低于相關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檢驗方法宜優先采用行業標準中的方法,若采用其他方法則應選擇經驗證的方法并說明原因。對于相關國家標準、行業標準中不適用的條款,應說明不適用的原因。
2.1產品型號/規格及其劃分說明
注冊申請人應明確筋膜閉合器的型號和規格,及其劃分說明。對同一注冊單元中存在多種型號和規格的產品,應明確各型號和各規格之間的所有區別(如結構、尺寸等,必要時可附相應圖、表進行說明)。
2.2主要性能指標
通常應考慮(但不限于)以下性能指標:
2.2.1 外觀
2.2.2 基本尺寸
2.2.3 模擬使用性能
2.2.4 物理性能
2.2.4.1 各組件間連接牢固性
2.2.4.2 表面粗糙度
2.2.4.3 硬度、韌性、針尖強度(穿引針適用)
2.2.4.4 剛性、韌性(抓取器適用)
2.2.4.5 刺穿力
2.2.5 金屬部件的耐腐蝕性能
2.2.6 無菌
2.2.7 化學性能
根據不同材料特性、生產工藝,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化學性能要求。具體開展的項目包括:外觀(濁度、色澤)、酸堿度、重金屬、還原物質、蒸發殘渣、紫外吸光度。
2.2.8 環氧乙烷殘留量(若適用)
2.3同一注冊單元內產品檢驗典型性確定原則和產品檢驗報告
同一注冊單元應按產品風險與性能指標的覆蓋性來選擇典型產品進行檢驗。典型產品應是同一注冊單元內能夠代表本單元其他產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產品,需考慮選擇功能最齊全、結構最復雜、原材料類別最多的產品,若不能完全覆蓋,還需選擇其他型號進行差異性檢驗。如,縫線穿引裝置不同(穿引針、抓取器),應進行差異性檢驗。
3.研究資料
31化學和物理性能研究
應當提供產品化學和物理性能研究資料,包括有效性、安全性指標以及與質量控制相關的其他指標的確定依據,所采用的標準或方法、采用的理由及理論基礎。應根據產品的結構特征、預期用途,提交相應的研究資料,如刺穿力。
3.2生物相容性評價研究
預期與人體直接或間接接觸的部分,均需要進行生物相容性評價,必要時進行生物學試驗。生物相容性評價資料應包括:
(1)生物相容性評價的依據和方法。
(2)產品所用材料的描述及與人體接觸的性質。
(3)實施或豁免生物學試驗的理由和論證。
(4)對于現有數據或試驗結果的評價。
本產品屬于短期外部接入組織產品,目前根據GB/T 16886《醫療器械生物學評價》系列標準,需考慮的生物學評價試驗項目應包括但不限于:細胞毒性、致敏、皮內反應。
3.3滅菌工藝研究
描述用于保證產品無菌的質量保證體系,明確滅菌工藝(方法和參數)和無菌保證水平(SAL)。筋膜閉合器的無菌保證水平(SAL)需達到10-6。提供滅菌確認報告,報告內容應符合GB 18279《醫療保健產品滅菌 環氧乙烷》系列標準、GB 18280《醫療保健產品滅菌 輻射》系列標準等標準的規定。若滅菌使用的方法容易出現殘留,應當明確殘留物信息及采取的具體處理方法和條件,并提供研究資料。
3.4產品貨架有效期和包裝研究
貨架有效期驗證試驗應采用與常規生產相同的終產品進行,可提供加速穩定性試驗的試驗方案和試驗報告。方案設計參考標準YY/T 0681.1《無菌醫療器械包裝試驗方法第1部分:加速老化試驗指南》進行,其中“室溫或環境溫度(TRT)”應選擇能代表實際產品儲存和使用條件的溫度。驗證項目包括產品自身性能驗證和包裝系統性能驗證兩方面。前者需選擇與醫療器械貨架有效期密切相關的物理、化學檢測項目,涉及產品生物相容性可能發生改變的,還需進行生物學評價。后者包括包裝完整性、包裝強度和微生物屏障性能等驗證項目。其中,包裝完整性驗證項目可包括在設定的時間間隔點目力檢測產品包裝(是否污染、破損等)及標簽(完整性、粘附牢固度、印刷內容清晰度等)、泄漏試驗等,包裝強度測試項目包括軟性屏障材料密封強度試驗、無約束包裝抗內壓破壞試驗和模擬運輸試驗等。
3.5其他資料
結合申報產品的特點,提交證明產品安全性、有效性的其他研究資料。
(四)臨床評價資料
該產品列入《免于臨床評價醫療器械目錄》,注冊申請人無需提交臨床評價資料。
(五)產品說明書和標簽樣稿
產品說明書和標簽的內容應符合YY/T 0171《外科器械 包裝、標志和使用說明書》、YY/T 0466.1《醫療器械 用于醫療器械標簽、標記和提供信息的符號 第1部分:通用要求》及相關法規要求。
說明書中應明確產品的主要性能、結構及組成、適用范圍、禁忌證、注意事項、警示性及提示性說明。
注意事項、警示性及提示性說明的一般內容如下:
1. 產品規格選擇;
2. 開啟包裝的注意事項;
3. 配合使用的縫線要求;
4. 筋膜閉合器使用中的注意事項,如建議腹腔鏡直視下操作等;
5. 筋膜閉合器使用后的注意事項,如產品用后處置等;
6. 依照使用方法操作;
7. 產品為一次性使用醫療器械,不得重復使用;
8. 滅菌內包裝如有破損,嚴禁使用;
9. 超過滅菌有效期的產品嚴禁使用。
(六)質量管理體系文件
按照相關法規要求提交。如適用,應當提供外包生產、重要組件生產、關鍵工藝過程、滅菌等情況的所有重要供應商信息,以及生產過程中各種加工助劑的使用情況及對雜質(如殘留單體、小分子殘留物等)的控制情況等。
三、參考文獻
[1]GB/T 14233.1-2008,醫用輸液、輸血、注射器具檢驗方法 第1部分:化學分析方法[S].
[2]GB 15811-2016,一次性使用無菌注射針[S].
[3]GB/T 16886.1-2011,醫療器械生物學評價 第1部分:風險管理過程中的評價與試驗[S].
[4]GB 18279.1-2015,醫療保健產品滅菌 環氧乙烷 第1部分:醫療器械滅菌過程的開發、確認和常規控制的要求[S].
[5]GB 18280.1-2015,醫療保健產品滅菌 輻射 第1部分:醫療器械滅菌過程的開發、確認和常規控制要求[S].
[6]GB 18280.2-2015,醫療保健產品滅菌 輻射 第2部分:建立滅菌劑量[S].
[7]GB/T 18457-2015,制造醫療器械用不銹鋼針管[S].
[8]GB/T 19633.1-2015,最終滅菌醫療器械包裝 第1部分 材料、無菌屏障系統和包裝系統的要求[S].
[9]GB/T 19633.2-2015,最終滅菌醫療器械包裝 第2部分 成型、密封和裝配過程的確認的要求[S].
[10]YY/T 0043-2016,醫用縫合針[S].
[11]YY/T 0681.1-2018,無菌醫療器械包裝試驗方法 第1部分:加速老化試驗指南[S].
[12]YY/T 1710-2020,一次性使用腹部穿刺器[S].
三、編寫單位
福建省藥品審評與監測評價中心
來源: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