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oshengkeji@163.com
電子元器件在出廠使用之前都需要經(jīng)過環(huán)境與可靠性相關(guān)檢測,包括高低溫試驗、低氣壓試驗、高低溫貯存試驗,濕熱腐蝕試驗等等。接下來為大家重點介紹下關(guān)于電子元器件的高溫貯存試驗。
高溫貯存的原理主要是在試驗箱中模擬高溫條件,對元器件施加高溫應力(無電應力),加快部件體內(nèi)和表面各種物理化學變化的化學反應速率,加速故障過程,使有缺陷的部件盡快暴露;提前消除潛在缺陷。
試驗目的
電子元器件的失效很多是由于環(huán)境溫度造成體內(nèi)和表面的各種物理、化學變化所引起的。溫度升高后,使得化學反應速率大大加快,其失效過程也得到加速,使有缺陷的元器件能及時暴露。通過提高元器件環(huán)境溫度,加速元器件中可能發(fā)生或存在的任何化學反應過程(如由水汽或其他離子所引起的腐蝕作用,表面漏電、沾污以及金-鋁之間金屬化合物的生成等),使具有潛在缺陷的元器件提前失效而剔除。高溫貯存試驗對于表面沾污、引線鍵合不良和氧化層缺陷等都有很好的篩選作用。
試驗原理
高溫貯存是在試驗箱內(nèi)模擬高溫條件,對元器件施加高溫應力(不加電應力),使得元器件體內(nèi)和表面的各種物理、化學變化的化學反應速率大大加快,其失效過程也得到加速,使有缺陷的元器件能盡早暴露。
高溫貯存篩選的特點:
最大的優(yōu)點是操作簡便易行,可以大批量進行,投資少,其篩選效果也不差,因而是目比較普遍采用的篩選試驗項目。
通過高溫貯存還可以使元器件的性能參數(shù)穩(wěn)定下來,減少使用中的參數(shù)漂移,故在GJB548中也把高溫貯存試驗稱為穩(wěn)定性烘焙試驗。
對于工藝和設(shè)計水平較高的成熟器件,由于器件本身已很穩(wěn)定,所以做高溫存貯篩選效果很差,篩選率幾乎為零。
暴露的缺陷
元器件的電穩(wěn)定性、金屬化、硅腐蝕和引線鍵合缺陷等。
注意事項
1. 溫度-時間應力的確定。
在不損害半導體器件的情況下篩選溫度越高越好,因此應盡可能提高貯存溫度。貯存溫度需根據(jù)管殼結(jié)構(gòu)、材料性質(zhì)、組裝和密封工藝而定,同時還應特別注意溫度和時間的合理確定。有一種誤解認為溫度越高、時間越長篩選考驗就越嚴格,這是錯誤的。例如:如果貯存溫度過高、時間過長則使器件加速退化以及對器件的封裝有破壞性,還有可能造成引線鍍層微裂及引線氧化,使得可焊接性變差。確定溫度、時間對應關(guān)系的原則是:保持對元器件施加的應力強度不能變,即如果提高了貯存溫度,則應減少貯存時間。對于半導體器件來說,最高貯存溫度除了受到金屬與半導體材料共熔點溫度的限制以外,還受到器件封裝所用的鍵合絲材料、外殼漆層及標志耐熱溫度和引線氧化溫度的限制。因此,金-鋁鍵合的器件最高貯存溫度可選用150 ℃,鋁-鋁鍵合最高可選用200 ℃,金-金鍵合器件最高可選用300 ℃。對電容器來說,最高貯存溫度除了受到介質(zhì)耐熱溫度限制外,還受到外殼漆層和標志耐熱溫度以及引線氧化溫度的限制,某些電容器還受到外殼浸漬材料的限制,因此,電容器的最高貯存溫度一般都取它的正極限溫度。
2、高溫貯存多數(shù)在封裝后進行,半導體器件也有在封裝前的圓片階段或鍵合后進行,或封裝前后都進行。
3、國軍標中規(guī)定高溫貯存試驗結(jié)束后,必須在96 小時內(nèi)完畢對元器件的測試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