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oshengkeji@163.com
2017年,在各種新技術、新模式、新力量不斷涌現,消費升級特征明顯,市場環境逐漸成熟的背景下,中國新能源行業在走過了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新能源汽車以生產79.4萬輛、銷量77.7萬輛的數據,連續三年位居世界首位,華麗的數據讓我們看到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強勢繁榮。但隨著2018年新能源汽車補貼的退坡,今年的競爭將更加激烈。在這新年伊始,讓我們先來一起回顧2017展望2018,來看看這份關鍵詞報告吧。
【成績】新能源車銷量高歌猛進 2017全年同比增長率53.3%
2018年1月11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召開2017年度12月份汽車產銷數據發布會。在新能源汽車部分,12月份產銷量分別為14.9萬輛和16.3萬輛 ,同比增長分別為68.5%和56.8%;2017年全年累計產銷分別為79.4萬輛和77.7萬輛 ,同比增長分別為53.8%和53.3%。同時充電基礎設施也取得了快速發展,截至2017年底聯盟內成員單位累計上報公共類充電樁213903個,全年新增公共類充電樁72649個,增長率達到51%。
【機遇】雙積分制引導車企加大投入
2017年9月,工信部、財政部、海關總署、質檢總局聯合公布了《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辦法》規定,新能源汽車積分可抵消平均燃料消耗量積分,反之則不然。
今年,企業平均燃油消耗量考核將正式實行,新能源汽車積分的考核也將于2019年開始考核,車企迫于“新能源汽車積分”壓力必然會格外注重新能源汽車的銷售,并且加大新能源汽車的研發投入。預計2018年國內自主品牌與合資車企均會推出不少新的新能源車型。
【盛會】2017全球未來出行高層論壇暨國際展覽會
2017年11月10日,由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和中國信息化百人會聯合主辦的“2017全球未來出行高層論壇暨國際展覽會”在杭州國際博覽中心啟幕。這是國內首個專注出行產業跨界融合與創新科技的巔峰盛會,超級論壇與創新展會聯動,聚合產業生態的高端資源、專業智慧,全面展示產業融合創新成就。
這場盛會匯聚了數百位國際嘉賓、政府領導、智庫專家及企業精英,共同探討未來出行新形態,以促進汽車、交通、能源等多領域的融合發展和協同創新。
其中,萬馬新能源產業攜多業務板塊的產品和方案亮相:智慧充電樹等充電樁硬件設備、城市快充網建設、新能源物流車運營、萬馬智能充電一體化解決方案、停車管理充電一體化系統等,并重磅推出萬馬愛充“EV充電家”服務方案,成為大家的關注焦點。
【挑戰】補貼退坡 破除地方保護
近期有關“2018年新能源汽車補貼將大幅削減”“補貼新政即將出臺”的傳聞,使消費者和經銷商開始觀望。早在2016年底財政部、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等幾大部委就已明確:新能源汽車補貼2017-2019年逐年遞減, 2020年將完全退出。
業內專家也多方呼吁取消地方對汽車廠商的直接補貼,斬斷地方保護根源,業內認為地方資金支持應主要用于構建良好的新能源汽車應用環境,如支持基礎設施建設、補貼電費、停車費等,將資金真正用于需方,即新能源汽車使用者。消息稱,北京可能在2018年率先退出地方補貼。
【配套】建設集中式充電站
大浙汽車做了一個小調查:開新能源車,你遇到最煩惱的事是什么? 有網友A說:出門在外發現充電站太少了,充電樁的充電時間也長。有網友B說:好不容易找到個空閑充電樁,卻發現是壞的。還有網友C說:各種充電樁使用方式不統一,支付也很繁瑣,非常不便。
據統計,截至去年年底,聯盟內成員單位累計上報公共類充電樁 213903 個,全年新增公共類充電樁 72649 個(月均新增約6054個),增長率達到51%,但依然與規劃提出的2020年建成480萬個充電樁、車樁比1:1的水平還相距甚遠。
因此從全產業鏈的角度來看,在前端和中端突飛猛進的形勢下,后端滯后的瓶頸現象正日益突出。
對此,萬馬新能源基于對未來充電的猜想、經驗及各項分析,提出了三步走的充電樁科學布樁思路:著力建設集中式快充站,逐層構建城市快充網,主動建設城際快充線,城際快充線逐步發展為區域快充網。深度挖掘運營車輛的充電需求,隨車布樁,布局公交、物流、專車、公務用車、出租、分時租賃等各大行業,提供滿足個性化需求的充電站整體運營服務。
【問題】工信部部長苗圩: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面臨五大問題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在近日召開的2018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表示,雖然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模在持續擴大,年銷量連續三年居世界首位,但仍面臨著五大問題。
一是充電基礎設施仍然是發展的短板。我國現在車樁比只有3.5:1,隨著新能源汽車數量的持續增長,充電基礎設施結構性供給不足的問題日益凸顯,整體規模仍顯滯后。2020年規劃建設公共充電樁數量約50萬個,但是與同期新能源汽車發展的規模仍然不匹配。另一方面,充電設施的布局也不夠合理,公共充電樁的使用率還不到15%,可持續的商業發展模式還沒有形成,存在著運營企業盈利困難和消費者充電價格偏高的雙向矛盾。
二是政策體系仍需要完善。在貨幣化支持政策逐步退出的情況下,使用通行便利等后續接替的政策需要提前研究,抓緊布局。國家部委之間,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之間,支持政策的銜接還不夠充分。不同形式的地方保護主義仍然存在,部分城市設置地方目錄,導致消費者選擇車型空間大大的壓縮,造成了市場的割裂,抑制了發展的活力。
三是核心技術還需要進一步突破。從動力電池來看,高端產品與國外的差距不大,但產業整體創新能力還不夠強。在先進技術研發、產品的一致性保障以及國際化發展方面,與跨國企業相比,仍存在著不小的差距。從整車來看,真正意義上新一代純電驅動的平臺大多還沒有納入企業的研發計劃,已有的平臺大多是利用原來燃油車進行的改裝性平臺。燃料電池汽車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還在拉大,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創新體系還亟待完善。
四是后市場流通服務體系還有待健全。在售后服務方面,不同品牌新能源汽車的質保內容參差不齊,電池以舊換新的政策也不相同,售后服務配套體系滯后,對培育消費市場也有一定的負面影響。同時,新能源汽車二手車市場評估標準的缺失,流通體系的不健全,車輛保值率低,影響新車市場的長遠發展。
此外,雖然雙積分辦法已經發布,但是部分企業還面臨著較大的達標壓力。以2016年為例,123家汽車整車企業當中,有42家沒有達到燃料消耗量標準的要求。其中,也有產銷規模較大的企業,不少企業在新能源汽車產品規劃布局方面,距離2019年和2020年積分比例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
【新亮點】發展新能源物流產業
未來五年,全國的城市配送行業正在被逐漸改變。業內人士表示,物流行業不光是快遞,其實快遞在物流行業僅占不足10%的份額,目標群體大概是500萬,運力需求不低于800萬,市場規模達萬億。由此可見,城市配送及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的市場前景利好。
城市配送正在變革,主要表現為:市場規模巨大,是一個萬億級的大市場,行業發展處于探索階段;貨和車遍布全城,需求高度碎片化;潮汐需求頻現,運力持有成本走高;垂直細分領域配送需求差異大;配送及其增值服務需求多樣化等。
因此,充電樁行業可在建設、運營城市快速充電網絡基礎上,進一步延伸至電動車輛專業服務領域。充電樁企業可與專業物流平臺結合,面向適合純電動物流車配送的細分品類業務推廣不同品類規格電動物流車輛,同時配合該類業務的貨流分發特點,結合物流集散網點建設城市配送物流充電網絡,解除電動物流車使用方的后顧之憂。
目前在充電樁行業,已有如萬馬新能源等企業,通過組建合資公司,以銷售、租賃或以租代售方式,向客戶提供物流業務所需要的電動車輛,即電動物流車、電動叉車等基于業務開展所需要的電動汽車。同時,還可在合資公司業務開展的城市投資建設充電網絡,為合資公司自有車輛或客戶新能源物流車輛提供安全、可靠的充電服務業務。
【展望】2018是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重要拐點
2018年,有專家預測這一年電動汽車市場仍將實現40%~50%的增速,全年新能源車銷量或超100萬輛。面對如此大的快速增長,新能源行業將會涌現出更多機遇;但另一方面國家補貼政策的加速退潮,新能源產業承受著來自能源、技術等領域的壓力和挑戰,以及新的商業模式、新的思維方式的沖擊和變革,也會有面臨很多挑戰。
2018年是達成2020年新能源汽車保有量500萬輛國家目標的關鍵年,多重因素將影響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主要影響因素有以下四方面:
第一,政策因素。2018年,新能源汽車購車補貼額度有所下降,技術門檻提高,對乘用車市場影響不大,客車、物流等商用車增速持平或略有下降,乘用車比例進一步提高。同時,中央和地方有關政策措施將進一步落地,促進市場發展和車輛成本下降。
第二,供給側因素。2019年國家將正式實施新能源汽車積分制度(企業不能按一定比例完成新能源汽車生產和銷售應自行抵償或接受懲罰),促進所有在國內生產、銷售的企業加速開發和投放新能源汽車,2018年會有更多企業參與,更多新能源汽車產品進入市場。
第三,大氣環境治理因素。大氣污染治理重點城市將加大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力度,北上廣深等新能源汽車發展基礎較好城市會進一步完善措施,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其他城市也將積極行動,引導新能源汽車消費,為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第四,市場因素。由于電動汽車具有較低使用成本的優勢,在汽車共享經濟 熱潮下,基于電動汽車的“移動出行服務”將對2018年的市場發展起到積極作用。同時,由于新能源汽車性能品質提升、可供用戶選擇車型增加、民眾對新能源汽車認知提高等因素促進,私人購買欲望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