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oshengkeji@163.com
?
讓道德回歸市場,以匠心鑄就品質,打造行業思想盛宴,共筑2018高質量發展元年。
春天,萬物復蘇之際,正是思想爭鳴、揚帆起航的好時節。體育地材行業將迎來一場智慧交融的饕餮盛宴。
3月21日,由中國科學院、環保部、教育部、體育總局指導,中國綠色校園建設質量聯盟發起的 "2018年第二屆高峰論壇"將于上海國際地材展期間盛大召開。此次論壇由致力于綠色城市更新與環保耐久材料應用創新的領導者-都佰城集團,全球地材旗艦級展會-DOMOTEX asia(上海國際地材展),世界500強企業與化工界巨頭-德國巴斯夫等十余家國內外知名企事業單位聯合主辦,國內外權威檢測檢驗機構及優秀施工商協辦,全國相關權威協會支持,中科聯化有限公司、都佰城新材料技術(上海)有限公司承辦。
兩年前的塑膠跑道問題已在各方努力下得到解決,但對體育地材行業而言,余震仍在。原本受益于全民健身、校園體育蓬勃發展而處在快速增長期的體育地材行業,在經歷陣痛之后,正在期待市場秩序的重建。
??近日在上海舉行的第二屆中國綠色校園建設質量高峰論壇匯集了體育地材國內外知名廠商、施工商,體育設施行業協會和多家檢測機構。主辦方中國綠色校園建設質量聯盟的主席、都佰城集團董事長林凡秋表示,此次論壇以“讓道德回歸市場,以匠心鑄就品質”為主題,希望探討體育地材行業如何建立良好秩序和誠信環境,重塑市場信心和行業尊嚴。
??都佰城集團總裁劉小欣直言,這個行業的發展一度依靠“三板斧”,一靠關系,二靠降價,第三是開發所謂“新產品”,隨意添加劣質甚至有害的原材料。問題在高速發展期被掩蓋,但最終爆發后危害的是整個行業。
??有廠商表示,很多時候企業發展遇到的最大麻煩,就是競爭對手不管三七二十一降價,導致“劣幣驅逐良幣”。上海建科集團總工程師徐強表示,類似問題在建筑工程行業也比較多,其實就是在快速發展和片面追求利潤的階段,行業環境處于無序狀態。
??而經歷陣痛,也給體育地材行業帶來自我凈化和產品升級的契機。高質量發展已成為業內共識。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張彭義教授認為,行業的健康發展需要法規制度的保障。跑道環保問題的爆發多少有些出乎意料,但也讓大家意識到了標準的滯后,從而催生了新的標準。
??針對問題,國家標準委2016年底發布了《中小學合成材料面層運動場地》標準的立項公示;教育部裝備研究與發展中心組織完成了意見稿,并于2017年10月公開征求意見。在這份被業內稱為“新國標”的意見稿中,增加和修訂了成品和原料中多種有害物質限量要求,并增加了跑道設計、施工、環保和驗收等內容。
??標準對整個行業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一線從業者們正在一邊等待“新國標”的正式公布,一邊積極調整應對,期待用可量化的標準和規定來約束和規范行業發展。
??一直從事應用基礎研究的張彭義尖銳地指出,運動地材行業的化學安全意識還不科學不健全,有人認為,一種物質用了十年二十年沒出事就是安全的,但稍微有點概率意識的就知道這種說法缺乏基本的科學素養。其次,行業的科研力量薄弱,沒幾家企業有研發隊伍和檢測設施。對此他建議,行業應該聯合起來,可以利用政府力量發展行業基礎研究工作,也可委托高校及科研機構進行研究。
??國家建筑材料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化學檢驗認證部部長郭中寶則認為,標準出臺后,問題還在于:1、標準能否得到嚴格執行?2、隨著技術發展,任何標準都需要不斷修訂。
??行業存在的問題不能完全簡化為標準問題,這個觀點得到了普遍認同。
??華東理工大學材料工程學院副院長陳建定教授認為,不能把所有矛頭都指向企業,監管的缺失也是問題。徐強也認為,行業良性環境的營造需要甲方、業主、監管者,也包括技術開發者和終端用戶等相關各方的共同維護。
??業內人士表示,以往的問題也與招投標環節有關。首先招投標往往唯低價是取,其次絕大部分項目都是建筑資質的大工程商中標,層層轉包到跑道廠商手中后,幾乎沒有盈利空間,為了賺錢就會使用劣質原材料。目前行業內普遍做法是更多走政府采購而避免建筑工程招標,以此來減少轉包環節。
??對此林凡秋認為,“無邊界經營”是擺在行業面前的一個嚴峻問題,體育設施行業如果做不到專業和系統,一定會被總包和行業外企業拿走利潤,這將導致行業沒法做更好的系統和產品維護,無法贏得市場口碑。
??郭中寶提出了一個問題,即使有了標準,但作為跑道業主的學校,如何掌握這些專業知識呢?包括廠家和用戶之間如何建立信任以及驗收環節的檢測周期和成本,這些問題無法靠標準解決。
??他介紹說,目前房地產對建材的采購,出現了像“采筑”這樣的B2B第三方采購交易平臺,這種集采平臺應該也是未來體育地材行業的發展趨勢。好處對廠商來說是降低成本,集采后每一單的數量會大增,原材料商可通過薄利多銷,降低各個小單下的公關和營銷成本;對用戶來說,解決了信息不對稱,用戶只需明確要求,平臺則用專業力量和知識為用戶保證產品質量;對行業來說,平臺可讓各環節更透明,避免惡性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