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oshengkeji@163.com
中國開始大力推廣新能源車至今已經過了10年,第一批新能源車已經面臨淘汰、報廢的命運,伴隨新能源車的退役,大量動力蓄電池也亟待更新或拆解。
據不完全統計,純電動和混動乘用車的動力電池報廢數量達到了12萬至17萬噸。那么問題來了,面對如此龐大的廢舊電池,如何實現對這些動力蓄電池的回收利用?怎樣避免在回收過程中產生二次污染?
目前中國動力電池回收面臨哪些問題?
動力電池回收處于一個全新的領域,目前在中國還存在很多問題,具體表現在了以下幾個方面:
1、技術方面有待提高。由于各廠家的電池并沒有實現統一的標準,這就造成了退役電池在利用率上存在巨大差別,在關鍵性技術方面也亟待取得突破。
2、出臺的政策要求并不明確。得益于政策的完善,鉛鋅電池目前已經形成了完善的產業鏈,而動力鋰電池在政策上并沒有統一的標準,這也讓剛剛起步的動力電池回收并沒有清晰地規劃。
3、電池回收利用體系尚未形成。目前絕大多數新能源車企同電池廠家之間都是各自為戰,只是一種供求關系,在電池綜合利用方面缺乏合作機制。
4、缺乏法治機制保障。要解決動力電池問題,除了擁有先進的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技術外,中國也有必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用健全的法律法規來保障。
如何做好廢舊電池的回收工作?
對于新能源車用戶而言,首先應該明確動力電池的回收主體是汽車廠家,當消費者需要更換電池時,應將新能源汽車送至汽車生產企業建立的維修服務網絡和售后服務機構進行動力蓄電池維修、拆卸和更換。
一旦電池已經達到年限,需要報廢應將其送至報廢汽車回收拆解企業拆卸動力電池。回收服務網點通過回收或回購等方式收集報廢新能源汽車上拆卸下的動力蓄電池,并跟蹤溯源。
跟蹤溯源在電池回收利用中顯得尤為重要,需要生產端、銷售端、監管三方配合,車企記錄新能源汽車及其動力電池編碼對應信息,汽車銷售店建立動力蓄電池回收服務網點上傳制度通過溯源信息系統上傳動力電池回收服務網點等信息,并通過信息平臺及時向社會公布有關信息。而工信部需要建立信息共享機制,確保動力電池有據可查。
合理利用避免成為污染源
在環保部門監管下,電池生產企業同再生利用企業合作,對廢舊動力電池開展利用,并保障不可利用殘余物的環保處置。再生利用企業應遵循國家有關政策及標準等要求,按照汽車生產企業提供的拆解技術信息規范拆解,開展再生利用,依據國家環保法規、政策及標準等有關規定進行環保無害化處置。
新能源汽車銷量趨勢性增長,將帶來動力電池報廢量迅速攀升,動力電池回收市場廣闊。不過中國目前在動力鋰電池拆解、重組及回收技術方面還不夠成熟,目前只有不斷完善動力電池回收體系建設,才能帶來經濟效益和環保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