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oshengkeji@163.com
從蘋果在iPhone5s上集成了指紋識別開始,生物檢測識別就開始真正的流行起來,而蘋果最新的iPhoneX又將指紋識別一刀砍掉,將面部識別作為唯一的生物識別方式。
隨之而來的便是其他廠商的一系列跟進,畢竟蘋果在手機上集成的面部識別,才是更加接近于大眾認可的面部識別。最開始的面部識別能用照片解鎖就已經是一個笑話了,識別速度更是雞肋。
不過在指紋識別大行其道的今天,智能鎖有必要也跟進手機廠商,將面部識別加入到智能鎖當中徹底代替指紋識別嗎?筆者認為有必要從三個角度來考慮這個問題:
1、拒真率
2、認假率
3、識別動機
需要說明的是,截止到目前,蘋果的“面容ID”的識別方式是最先進,也是最有可能被未來的智能鎖大規模采用的面部識別方案,所以下文的面部識別都以蘋果的“面容ID”舉例。
一、拒真率
拒真率和認假率是指紋識別中兩個比較重要的指標。拒真率,即FRR(False Rejection Rate),簡單來說就是將正確的信息(比如說指紋、人臉)給錯誤的拒絕掉的概率。
蘋果iPhoneX剛上市不久,就有很多人抱怨在手機上使用密碼解鎖的頻率,大大超過了以往所有采用指紋識別手機的時候,還有很多人抱怨在床上側躺著的時候根本無法通過面部識別解鎖,只能輸入密碼才能解鎖。而這就是面部識別拒真率過高導致的結果。
而在指紋識別上,這個問題卻很少發生。這就是人臉面部信息與指紋的信息特點不同導致的區別。
指紋識別是將手指按壓在識別模塊上,而按在平面上的指紋圖像通常是不會有大的變化的,圖像特征穩定,而且信息密集,使得加密后識別的準確率也會比較穩定。
但是面部的特征就不一樣了,盡管“面容ID”已經在獲取信息方面從2D圖像識別進化到3D景深識別,還在處理器中加入了神經網絡芯片。但是每個人的面部特征最主要還是根據骨骼來形成,不同情況下也會有所變化。
比如說讓一個人在跑步機上跑,再用錄像機錄下面部的信息,除了抖抖抖抖抖~的表情包以外,你會發現幾乎每一張截圖的面部特征信息都會不一樣,區別大的兩張截圖甚至會讓你認為是兩個人。人類有時都識別不出來一個人不同情況下的面部信息,更不用說剛起步的神經網絡芯片了。
而上面所說的情況,還沒有包含化妝、戴眼鏡,戴口罩、睡眠不好導致的黑眼圈和眼袋等情況。至于變胖變瘦,蘋果聲稱已經可以在變化的過程中逐漸適應,而其他3D面容識別的技術似乎還未達到這個效果,不過這項技術很快就可以跟進。
除了拒真率以外,認假率也是面部識別一個爭議比較大的地方。
二、認假率
認假率,即FAR(False Rejection Rate),也稱為“誤識率”。就是將錯誤的信息判斷成正確的,最后通過了認證。這種指標在指紋識別上很難出現什么問題,因為你很難找到兩個相近指紋的人,指紋的特征也沒有規律,所以在指紋識別上,認假率高最有可能是和加密算法有關系。
而在面部識別上,這個認假率就有著很大的問題。最突出的問題就是雙(多)胞胎導致的面容相仿的問題。前不久有人做過這個實驗,將幾對雙胞胎中的一個人通過iPhoneX錄入面部信息,然后讓雙胞胎中的另一位試圖解鎖。
從實際測試結果來看,這種情況的認假率高達近50%。更是有新聞爆出國內完全沒有親緣關系的兩個人,僅僅因為長相相似,就可以解鎖同一部iPhoneX。盡管iPhoneX上面的“面容ID”檢測的特征點數遠比人類觀察面部時采集的特征多很多,但是在雙胞胎,尤其是長相十分接近的同卵雙胞胎面前,還是會敗下陣來。
很多人(包括筆者這種臉盲在內)都經常會區分不開兩個雙胞胎,而想要使算法并不足夠成熟的神經網絡芯片能夠區分開雙胞胎或者長相相近的兩個人,都需要非常長的時間來進行算法上的進化。
不過值得高興的是,隨著面部識別由2D圖像識別進化到3D景深識別,僅用照片或者視頻就將手機解鎖的情況將不復存在,這也是識別技術的進步帶來的優勢,也直接將面部識別的認假率提高了好幾個等級。
但是將面部識別的這種失誤放在智能鎖上,排除極個別雙胞胎關系不好導致的問題。絕大多數的雙胞胎都會歡迎自己的同胞兄弟走進家門。所以在成熟的3D景深面部識別面前,智能鎖的認假率應該不是什么大的問題,畢竟認假率難點不在于被破解,而在于找到那個長得像的人。
真正大的問題是接下來要說的:識別動機。
三、識別動機
至于識別動機,這個詞是筆者想的,因為找不到合適的專業名詞來形容。而這是筆者在iPhoneX剛發售時最擔心的問題,尤其是在智能鎖上,面部識別的識別動機最讓筆者擔憂。
上文提到的解鎖方式中,指紋和面部說到底也只是個密鑰,只是一個鑒權的手段而已。而觸發識別的動機,則是生物識別中最重要的一環。
以智能鎖的指紋識別舉例。你站在門前,等想開鎖的時候,將手指按壓在指紋識別模塊上,通過驗證后就可以開門了。而如果不想開門,你在門前站多久門也不會自己打開。
但是面部識別就不一樣了,你剛走到門口,門“嘭”的一下就開了。如果是大廈的紅外自動門會覺得非常自然,但是這是自家的防盜門,看著是非常方便,實際上危機四伏。
舉個例子,你在門口遇上了和你關系并不好的人,或者是某種推銷的人員,這個時候你是肯定不愿意讓門在他人面前打開的。面部識別會在監測到你人臉的時候,“嘭”的一聲吧門打開,或著只是開鎖沒有開門。
但是這個時候門已經處于開鎖的狀態,誰都可以不經過你的允許直接進入室內。而指紋識別的門鎖,在你不伸手進行驗證的時候,門還是處于關閉的狀態的。
這不僅僅是面部識別的問題,是幾乎每一種非接觸式生物識別都會遇到的問題,但是和虹膜識別需要將眼睛睜開并靠近比起來,面部識別的啟動門檻實在是太低了。這也就使得面部識別在識別動機上安全性不如指紋智能鎖。
另外,指紋智能鎖還可以設置臨時指紋,或者應急指紋,這樣還可以實現不同的權限與功能,但是面部識別相對來說功能就比較單一,尤其是應急報警指紋這種需要其他密鑰的方式。畢竟每個人只有一張臉,所以也只能實現一種功能。
那我們可以做些什么?
既然面部識別在智能鎖上不夠安全,那么我們可以做些什么?怎么做?
等待。
沒錯,我們只能等待面部識別的技術突破。現在這個時間段的面部識別哪怕是有蘋果牽頭,也不夠成熟。
首先,我們需要面對的現實是,面部識別并沒有大規模普及。不僅是智能鎖,哪怕是在如火如荼的手機等領域也是沒有完全普及。而現如今的智能鎖上面的面部識別大多局限在通過單攝像頭進行2D圖像識別,而這種用一張照片就能糊弄過去的面部識別非常不安全,不推薦使用。
有些智能鎖也采用了和iPhoneX類似的紅外線攝像機技術,但是其芯片的處理能力和蘋果的A11仿生芯片相比根本不在一個等級,主要原因還是技術方案上的不夠成熟,只能等待技術上的突破。
其次,不會有一家智能鎖廠商像蘋果這么激進,把面部識別作為除密碼外唯一的解鎖方式。,而由于指紋識別模塊成本的下降,相信智能鎖上完全可以將指紋識別作為備選開鎖方式,畢竟人臉只有一張,手指卻有十個,而指紋識別又可以實現多種功能,功能性上比面部識別大得多。
最后,我相信在人臉識別大規模普及的時候,無論是從大眾的認知還是從技術上,面部識別都會發展成一種非常安全和完善的生物識別技術,成本也會大幅下降。那個時候,我們或許還會探索下一個更方便可靠的識別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