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oshengkeji@163.com
1、引言
窗式空調器又稱窗機,因一般安裝在窗臺上、窗戶上部或建筑預留孔中而得名,其結構緊湊、安裝方便深受港澳和美洲地區普通消費者所青睞。但是窗機空調器因其室內側與室外側不完全分開,室內側能感覺到明顯的噪音。因此,噪音品質問題是窗機產品質量提升的重要因素。關注窗機空調噪音產生機理,降低和控制室內側噪音,對窗機質量提升有重要意義。
窗式空調器的噪音主要有三大來源,即氣動噪音(包括旋轉噪音、湍流噪音)、結構噪音(包括薄壁件振動、壓縮機)和電磁噪音(包括電機、壓縮機、電路板)。其中氣 動噪音占總噪聲的68%~82%,而振動噪音雖然噪音貢獻 不大,但是容易產生較大的振動幅值,嚴重影響產品的使用壽命(疲勞安全)及用戶體驗。氣動噪音主要包括旋轉噪音和湍流噪音,旋轉噪音主要是因為葉輪周期性的拍打周圍空氣所產生的,而湍流噪音主要是因為葉片在旋轉過程中,與周圍空氣相互作用而產生的寬頻噪音。
國內外很多學者采用數值模擬、模態分析、試驗研究等多種方法,研究空調噪聲問題。Kr?ger和Meyer運用實驗與仿真相結合的方法,模擬葉片周圍流動情況,并驗證了仿真結果的準確性[1];游斌等對風機內部流場做了理論數值計算,得到其內部壓力分布[2];葉舟等針對風機出風口及周圍流場,運用仿真模擬,獲得其漩渦分布情況[3];方開翔等基于Fluent對軸流風機進行了流場模擬和噪聲評估[4]。本文以仿真模擬結合實驗的方式進行研究。
2、數學模型與算法
空調風機運行時,內部流場比較復雜,現做假設如下:
(1)空調風機內部氣流速度較慢,進出口壓差較小且溫差小,可以將其視作不可壓縮流動。
(2)空氣相對風機流速低,且其內壁面粘性摩擦系數小,可以忽略摩擦生熱,繼而忽略能量方程。采用MUSCL離散格式,進行湍動能、動量方程、湍流耗散等的求解,采用 Coupled算法進行壓力-速度耦合,同時選用 k-ε湍流模型,近壁面流動利用標準壁面函數處理。
能量方程忽略的前提下,主要控制方程為動量和連續方程。由質量守恒定律知,單位時間內,控制體的流入量和流出量相同,質量守恒定律對應得到連續性方程,因此,不可壓縮流體的連續性方程為:
式中,u、v、w分別為三個坐標方向的速度分量。
由動量守恒定律知,對于特定某個流體系統,其動量的時間變化率等于作用于其上的外力總和。動量守恒定律對應得到動量守恒方程,其數學表達式即運動方 程,也就是著名的 Naiver-Stokes方程:
其中,p為流體壓力;μ為運動粘度;SMx、SMy、SMz為動量守恒方程的廣義源項。
3、風機流場與氣動力分析
本文使用STAR-CCM+對空調進行三維仿真,由于窗機采用的前向離心風機葉片數量較多,帶有大量工藝結構尖角、臺階面及其他細微結構等,復雜性高,因此采用有限體積法進行網格劃分,生成非結構化的多面體網格,最終生成網格數量為680萬。
仿真模型分為外部流域、旋轉流域以及換熱器區域,為簡化計算,換熱器區域采用多孔介質模型,湍流模型采用K-Epsilon Turbulence模型。
3.1 技術路線
經過評估,該空調系統阻力較小,風機不需要太多的抗壓能力。該項目主要是降噪,所以采用先提升風機抗壓能力,然后將風機做小,再給其匹配蝸殼的技術路線。經過優化后,新風機的直徑大大低于原方案,為降噪提供了可能。
3.2 實驗數據對比分析
實驗結果如表1所示,在保證功率基本不變的情況下,優化后室內側的風量提升 20m3/h,且降噪效果顯著,噪音降低3.5dB。從圖1和圖2的頻譜圖可以看出,優化后的方案噪音峰值波動范圍更小,尤其在1000Hz位置處,原機有一個明顯的波峰值,經過優化后,該位置的波峰值被消除,由此可見,新方案的離散噪音有很大改善。
圖1 原機噪音頻譜圖 (dB(A)/Hz)
圖2 優化方案噪音頻譜圖 (dB(A)/Hz)
3.3 數值模擬結果分析
結合表1和表2可以看出,仿真的風量與功率和實驗結果基本一致,證明了仿真結果的可靠性,所以可以通過仿真來指導項目的優化。
3.4 流場分析
從圖4中截面一和截面二的速度矢量圖可以看出,優化后的流場更加順暢,尤其是在圖中紅框所示的位置處,優化方案的渦更小,效率更高,噪音更低。在截面三紅框區域處,優化方案流場的徑向流動更強,降低了對蝸舌的沖擊,對噪音更有利。而原機橫向流動更強,送風效率比較低。在截面四處兩方案流場基本一致。
圖3 截面示意圖
圖4 速度矢量圖對比分析
3.5 特性曲線對比分析
從圖5可以看出,在風量為480m3/h的工況處,優化方案的抗壓能力要高于原方案,這與設計的初衷一致,所以風量得到了保證。從圖6可以看出,優化方案的功率略低于原方案。從圖7可以看出,優化方案的效率得到了更大的提升。總體而言,優化方案在三項重要指標中,都優于原方案。
圖5 P-Q曲線對比分析
4、結論
通過仿真模擬與實驗驗證,這種先提升離心風機的抗壓能力,然后將風機尺寸減小的技術路線,在保證了風量與功率的基礎上,將原方案噪音降低了3.5dB,達到了行業領先水平,且通過對比優化前后風機的P-Q曲線、功率 曲線和效率曲線,優化后風機的各項參數皆優于原方案。
參考文獻
[1] Meyer C. J, Kr?ger D. G.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flow field in the vicinity of an axial flow fa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methods in fluids,2001,36(8) : 947-969.
[2] 游斌,謝軍龍,等.多翼離心風機的三維數值分析[J].工程熱物理學報,2003,24(3):419-422.
[3] 葉舟,王企鯤,鄭勝.離心通風機蝸舌及出口流場的數值模擬分析 [J]. 風機技術,2008,(5): 15-19.
[4] 方開翔,李豪杰,高慧.基于Fluent6.0的風機流場模擬與噪聲預 估[J]. 江蘇科技大學學報,2008,22(4): 4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