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oshengkeji@163.com
近一年來,新能源汽車火了起來,引來各路資本競相追逐,生怕拿不到進軍新能源的“車票”。除了備受矚目的互聯網公司嘗試新能源汽車之外,傳統車企也猛踩布局新能源汽車的油門,將新能源汽車作為未來發展的重點。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鋰電池技術制約著新能源汽車的發展。11月8日,比亞迪總經理劉振宇表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由于電池能量密度的不合理,受到了很大的困擾。新能源汽車水平要不斷提高,應關注電池,電池能前進一步,新能源汽車就走一步。”
為了促進鋰電池技術的進步,近日,北京產權交易所信息顯示,素有“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的國家隊”之稱的國聯汽車動力電池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國聯研究院“)擬增資不超過5.4億元,用于開展建設、科研、投資等業務。
國聯研究院注冊資本為8.9億元,其股東陣容堪稱豪華,匯集了國內科研單位、動力電池生產企業和整車制造企業等10余家股東單位。其中,東風汽車、一汽集團、宇通客車、北汽集團、上汽集團、長安汽車及華晨集團7家整車制造企業的持股比例均為4.49%。
增資公告顯示,此次擬向不超過6名投資方募集資金不超過5.4億元。增資完成后,國聯研究院的注冊資本金將上升至14.3億元,其原股東合計持股比例將為69.53%,新增投資方合計持股比例為30.47%。
此外,本次融資單個投資方融資額度不低于2766萬元且不超過37341萬元,投資方式為貨幣出資。
對于投資方的資格,公告著重顯示:1、意向投資方為動力電池材料、動力電池生產制造、動力電池系統控制、動力電池應用等領域有較高知名度或行業影響力的企業優先;2、投資方與融資方的主營業務能夠優勢互補與戰略協同,在發展規劃、未來愿景等方面有比較高的契合度,可為融資方的未來發展提供戰略支持;3、意向投資方在動力電池領域與融資方有合作經驗的優先。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融資中,北汽集團擬將其持有的國聯研究院的所有股份劃轉至其控股子公司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北汽新能源”),目前該事項正在辦理中。若該事項順利完成,北汽新能源將成為國聯研究院的股東。
作為國家級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孵化器,國聯研究院主要定位是開展現金動力電池的研究開發、測試驗證、成果轉化和行業服務,主要任務是通過技術協同創新,推動我國動力電池產業的升級換代,支撐我國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
不過,在經營方面,國聯研究院的業績波動較大。審計報告顯示,國聯研究院2015年、2016年和2017年前三季度的營業收入分別為523.53萬元、1991.74萬元和2729.28萬元;2015年、2016年和2017年前三季度的凈利潤分別為215.46萬元、8.88萬元和683.11萬元。